

神經外科為濟南市重點專業,共有14名醫師,其中:教授2人,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醫師5人,碩士導師2人,床位40張,其中搶救、監護床位6張。建立了神經外科急診專業綠色通道,成立了重癥顱腦救治中心。主要業務范圍:1.各種顱腦及脊髓腫瘤顯微手術治療(包括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2.重癥顱腦損傷綜合救治。3.高血壓腦出血綜合治療。4.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主要包括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和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5.神經功能方面:癲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手術及射頻治療。
近五年科室開展科研課題7項,完成4項。獲獎2項。撰寫論文39篇。其中SCI6篇。
科室先后榮獲山東省護理示范病房,濟南市巾幗文明號,青年文明號等榮譽。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從重慶市武隆區到濟南市中心醫院,距離1500多公里,38歲的帕金森病患者方先生(化名)說:“兩位專家相隔著三千里地,幫我順利做成了這個手術,效果很好,兩位專家都是博士,都是醫術高超的好人,我非常感激他們!”方先生這些年四處求醫的經歷千頭萬緒,咱們先從下面這張圖片說起---
*患者出院回重慶后,家人專程到武隆區人民醫院感謝李恒主任
照片中的李恒主任,醫學博士,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2022年6月參加濟南市援助重慶市武隆區醫療隊并擔任隊長。在武隆區人民醫院醫療支援期間,李恒主任開設了帕金森病專病門診,很多帕金森病患者慕名前來就診。
*9月份,李恒主任在重慶市武隆區人民醫院查房
*6月,醫療隊到達重慶市
今年10月中旬,方先生到武隆區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專病門診,李恒主任接診過程中詢問病史得知:38歲的方先生20歲左右開始出現雙手持物不自主的抖動,30多歲開始雙手的抖動逐漸加重,并出現動作遲緩和肢體僵硬的癥狀表現。更為嚴重的是,患者直到3年前才開始正規就醫,在北京、重慶幾個大醫院醫生給出帕金森病或特發性震顫等不同診斷結論,并開始服用藥物。最初的兩年藥效非常明顯,肢體抖、慢、僵的癥狀均得以控制,但隨著時間的延長,服藥劑量和種類開始逐漸增加,而癥狀卻不能完全控制,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與此同時,患者告訴李恒主任,他在網上了解到山東的大醫院可以手術治療自己這種嚴重程度的帕金森病,只是不清楚最終的治療效果,所以不敢輕舉妄動,若能幫忙找一個可信的醫生做了這個手術,那將是再好不過的事情。通過仔細問診和查體,李恒主任全面掌握了病情,經過會診,建議患者到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由蘇道慶主任實施腦起搏器植入手術,并幫助患者與蘇主任建立了微信聯系。
*11月30日李恒主任在武隆區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專病門診接診患者
11月4日,方先生和家人來到濟南,住進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之后,見到眾多像他一樣從全國各省、區、市前來求醫的帕金森病友,心中更加踏實。據患者家人介紹,下定決心來濟南之前,先在網上搜索了蘇道慶主任的相關資訊,得知蘇主任的技術和口碑非常了得,也打聽了下濟南市中心醫院開展此類技術的規模和效果,發現該醫院每月的病例數在全國來講都屬于大中心,并且打聽到他們的團隊非常健全,手術后程控、調藥沒有任何后顧之憂。因此,就義無反顧地來到了濟南市中心醫院。
*11月5日,患者因肢體抖動劇烈,影像檢查需家人陪同
對于方先生的病,李恒主任解釋說:“這位患者已經口服美多芭、普拉克索、苯海索、恩他卡朋
等多種藥物,癥狀仍沒有被完全控制,存在劑末現象。綜合多方面的情況,我們認為這位患者有腦起搏
器置入術的指證,但在手術治療的術式選擇上,還是需要一個非??b密的個體化方案,畢竟患者比較年
輕,病情相對復雜,還要為他長遠的人生道路做打算?!?/span>
2022年11月8日,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蘇道慶副主任醫師為患者實施“腦深部電極置入術+IPG置
入術”。
在人們的印象中
帕金森病通常是老年人才會出現的病癥
蘇道慶主任介紹說:“這位患者存在18年的動作性震顫病史,家族中多位親屬有同樣的震顫癥狀,特發性震顫(也稱家族性震顫)診斷比較明確;近5年上述震顫癥狀不斷加重并出現肢體的僵硬、遲緩等帕金森病的癥狀,經過與李恒主任等神經內科專家縝密推論后,認為是特發性震顫疊加了早發的青年型帕金森病,部分家族性早發帕金森病可能同基因突變有關,下一步還需要基因檢測明確病因。對于這兩種病的疊加,不但發病比較罕見,國內外的治療經驗也非常有限,通常手術只能刺激一個靶點,改善一種疾病癥狀,如果一次手術改善兩種疾病癥狀,需要精心地設計手術方案。在團隊的反復討論后,最終大膽并創新地使用聯合靶點近PSA+STN治療,幸運的是,術后1月開機后患者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兩種疾病的癥狀均獲得有效控制?!?/span>
“腦深部電極植入術”也稱DBS手術,蘇主任把這個手術向廣大帕金森患者及家人介紹為“腦起搏器手術”,是神經調控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事實上,DBS不但可以治療中晚期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肌張力障礙(梅杰綜合癥、痙攣性斜頸、扭轉痙攣)、抽動癥、舞蹈癥等運動障礙性疾病,還可以用來治療難治性癲癇、昏迷、丘腦痛、強迫癥、抑郁癥、酒精成癮及厭食癥等疾病。DBS最大優勢是可逆和可調節,手術不毀損神經核團,只是使其暫時處于電麻痹狀態,改善神經功能,在術后還可隨病情變化而不斷調節,長期控制不斷發展變化的疾病癥狀。另外,手術保留正常腦組織的神經功能,為以后可能出現的新方法創造條件,也就保留了患者獲得新生的權利和希望。
*蘇道慶主任手術中
手術過程中,蘇主任與助手利用立體定向技術,精準地把2根直徑為1.27毫米的電極置入顱內預設的手術靶點:“刺激電極植入顱內的過程,完全實現了微創手術操作,整個流程都是國際通行的標準規范,層層驗證,步步把關,確保選擇最佳靶點,保證最好的治療效果?!?/span>
*11月18日,患者出院前送錦旗表達感激之情
從重慶市武隆區到濟南市中心醫院,距離1500多公里,38歲的帕金森病患者方先生(化名)說:“兩位專家相隔著三千里地,幫我順利做成了這個手術,效果很好,兩位專家都是博士,都是醫術高超的好人,我非常感激他們!”方先生這些年四處求醫的經歷千頭萬緒,咱們先從下面這張圖片說起---
*患者出院回重慶后,家人專程到武隆區人民醫院感謝李恒主任
照片中的李恒主任,醫學博士,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2022年6月參加濟南市援助重慶市武隆區醫療隊并擔任隊長。在武隆區人民醫院醫療支援期間,李恒主任開設了帕金森病專病門診,很多帕金森病患者慕名前來就診。
*9月份,李恒主任在重慶市武隆區人民醫院查房
*6月,醫療隊到達重慶市
今年10月中旬,方先生到武隆區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專病門診,李恒主任接診過程中詢問病史得知:38歲的方先生20歲左右開始出現雙手持物不自主的抖動,30多歲開始雙手的抖動逐漸加重,并出現動作遲緩和肢體僵硬的癥狀表現。更為嚴重的是,患者直到3年前才開始正規就醫,在北京、重慶幾個大醫院醫生給出帕金森病或特發性震顫等不同診斷結論,并開始服用藥物。最初的兩年藥效非常明顯,肢體抖、慢、僵的癥狀均得以控制,但隨著時間的延長,服藥劑量和種類開始逐漸增加,而癥狀卻不能完全控制,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與此同時,患者告訴李恒主任,他在網上了解到山東的大醫院可以手術治療自己這種嚴重程度的帕金森病,只是不清楚最終的治療效果,所以不敢輕舉妄動,若能幫忙找一個可信的醫生做了這個手術,那將是再好不過的事情。通過仔細問診和查體,李恒主任全面掌握了病情,經過會診,建議患者到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由蘇道慶主任實施腦起搏器植入手術,并幫助患者與蘇主任建立了微信聯系。
*11月30日李恒主任在武隆區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專病門診接診患者
11月4日,方先生和家人來到濟南,住進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之后,見到眾多像他一樣從全國各省、區、市前來求醫的帕金森病友,心中更加踏實。據患者家人介紹,下定決心來濟南之前,先在網上搜索了蘇道慶主任的相關資訊,得知蘇主任的技術和口碑非常了得,也打聽了下濟南市中心醫院開展此類技術的規模和效果,發現該醫院每月的病例數在全國來講都屬于大中心,并且打聽到他們的團隊非常健全,手術后程控、調藥沒有任何后顧之憂。因此,就義無反顧地來到了濟南市中心醫院。
*11月5日,患者因肢體抖動劇烈,影像檢查需家人陪同
對于方先生的病,李恒主任解釋說:“這位患者已經口服美多芭、普拉克索、苯海索、恩他卡朋
等多種藥物,癥狀仍沒有被完全控制,存在劑末現象。綜合多方面的情況,我們認為這位患者有腦起搏
器置入術的指證,但在手術治療的術式選擇上,還是需要一個非??b密的個體化方案,畢竟患者比較年
輕,病情相對復雜,還要為他長遠的人生道路做打算?!?/span>
2022年11月8日,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蘇道慶副主任醫師為患者實施“腦深部電極置入術+IPG置
入術”。
在人們的印象中
帕金森病通常是老年人才會出現的病癥
蘇道慶主任介紹說:“這位患者存在18年的動作性震顫病史,家族中多位親屬有同樣的震顫癥狀,特發性震顫(也稱家族性震顫)診斷比較明確;近5年上述震顫癥狀不斷加重并出現肢體的僵硬、遲緩等帕金森病的癥狀,經過與李恒主任等神經內科專家縝密推論后,認為是特發性震顫疊加了早發的青年型帕金森病,部分家族性早發帕金森病可能同基因突變有關,下一步還需要基因檢測明確病因。對于這兩種病的疊加,不但發病比較罕見,國內外的治療經驗也非常有限,通常手術只能刺激一個靶點,改善一種疾病癥狀,如果一次手術改善兩種疾病癥狀,需要精心地設計手術方案。在團隊的反復討論后,最終大膽并創新地使用聯合靶點近PSA+STN治療,幸運的是,術后1月開機后患者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兩種疾病的癥狀均獲得有效控制?!?/span>
“腦深部電極植入術”也稱DBS手術,蘇主任把這個手術向廣大帕金森患者及家人介紹為“腦起搏器手術”,是神經調控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事實上,DBS不但可以治療中晚期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肌張力障礙(梅杰綜合癥、痙攣性斜頸、扭轉痙攣)、抽動癥、舞蹈癥等運動障礙性疾病,還可以用來治療難治性癲癇、昏迷、丘腦痛、強迫癥、抑郁癥、酒精成癮及厭食癥等疾病。DBS最大優勢是可逆和可調節,手術不毀損神經核團,只是使其暫時處于電麻痹狀態,改善神經功能,在術后還可隨病情變化而不斷調節,長期控制不斷發展變化的疾病癥狀。另外,手術保留正常腦組織的神經功能,為以后可能出現的新方法創造條件,也就保留了患者獲得新生的權利和希望。
*蘇道慶主任手術中
手術過程中,蘇主任與助手利用立體定向技術,精準地把2根直徑為1.27毫米的電極置入顱內預設的手術靶點:“刺激電極植入顱內的過程,完全實現了微創手術操作,整個流程都是國際通行的標準規范,層層驗證,步步把關,確保選擇最佳靶點,保證最好的治療效果?!?/span>
*11月18日,患者出院前送錦旗表達感激之情
成年人,頸動脈局限狹窄超過90%,意味著什么?
今年58歲的患者王師傅介紹說:“9月初,干活的時候,突然就暈過去了,清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摔倒在地上,但是想不起是怎么摔倒的,后來,又發生了好幾次,左半邊手腳不聽使喚,眼前一陣發黑,一下子倒地?!?/span>
對于王師傅的發病情景,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方向的解釋:“患者第一次發病的時候,是突發一過性意識不清,醒后不能回憶受傷經過。以后的多次發作,也都是一側肢體不靈便、倒地、意識不清,眼前一過性黑朦,每次發作均不超過半小時。而且,發作過后,肌力可以完全恢復。發作時,也沒有四肢抽搐,無大小便失禁?!?/span>
11月12日,在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的病房中,患者家人說:“11月6號,轉診到中心醫院之前,一直懷疑是腦梗、腦出血這些病?!?/span>
患者工作在濟南西部城區,就近去一家大醫院就診,頭顱CT檢查“未見明確出血及梗死灶”,但首診醫生考慮為急性腦梗,磁共振檢查“示右側基底節區腦梗死”,DSA檢查“示右側頸內動脈起始局部狹窄超過90%”。
頸內動脈局部狹窄
神經外科怎么治療?
事已至此,患者及家人均已明白了大概:“脖子往上的大血管局部狹窄,差不多了就是梗塞狀態了,腦供血時斷時繼,供不上血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側手腳不聽使喚,眼前一陣黑朦,甚至摔倒在地?!?/span>
一側頸動脈局部狹窄超過90%,對患者來說,最關鍵的難題就是到底怎么治療?去哪家醫院治療,才是最適合的選擇?
好在濟南西部城區這家大醫院的接診醫生給出建議:“去中心醫院神經外科,請杜斌主任會診,看看是介入放支架,還是外科手術?”
那么,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怎么治療呢?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優勢多多
需手術醫生與麻醉師緊密配合
11月8日,神經外科副主任杜斌,麻醉師劉婷婷,主治醫師方向、于福超,共同為患者實施“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手術過程不必細說,先看看術后第4天的效果:
杜斌主任介紹:“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比較徹底。這種手術可以最大限度上預防未來十年,甚至十五年,頸動脈斑塊病人的腦梗發生率。手術過程中,需要手術醫生跟麻醉師密切配合。幾個重要的手術節點,需要麻醉師緩慢準確地控制性提升血壓和控制性降血壓。這些處置,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術中臨時阻斷頸內動脈帶來的風險?!?/span>
杜斌主任的手術現場,不宜拍攝,那就看一段模擬手術過程吧:
早發現頸動脈斑塊
健康查體很有必要
頸動脈斑塊,通俗地說,就是頸部動脈硬化后,逐漸加重,進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逐漸加重就會形成斑塊。斑塊加重就會導致血管狹窄,血管狹窄就會導致缺血,引起腦供血不足,甚至腦梗死;頸動脈斑塊脫落后,就會導致腦梗死。
頸動脈斑塊,只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部分。
老話說,人過四十天過午。人過了40歲,頸動脈斑塊就會加重。過了60歲,絕大部分人都會有頸動脈斑塊。但頸動脈斑塊也分穩定和不穩定的,也分輕度狹窄和重度狹窄,所以風險不一樣。
斑塊形成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煙、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和肥胖等。頸動脈狹窄最嚴重的一個后果是腦卒中,即腦血管疾病。在平常的一個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堅持低脂、清淡飲食,堅持體育鍛煉,如有血脂異常,應服用降脂藥物來預防腦中風。
健康生活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根本:遠離煙酒、堅持運動、健康飲食、控制體重、避免熬夜、開開心心。同時,要監測血壓、血糖、血脂,必要時還得監測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若“三高”,或“五高”,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遵從醫囑,積極控制。
對于有些斑塊,經過??漆t師評估后,需要服用藥物才能有效遏制斑塊進一步加重,有效預防心肌梗死和腦梗死。
早發現頸動脈斑塊,最可行的措施就是定期查體,40歲以上人士至少每年一次,頸動脈彩超的簡單非常方便,有無異常,一看便知。